上過基本的TKE課程後,星期三的放學,我和葉老師還有小朋友們一起騎腳踏車回龍泉部落。
龍泉部落最有名的就是南橫入口的「龍泉瀑布」了,那是一個非常筆直秀麗的瀑布,從廣原國小的教室,就剛好可以看到瀑布了,小朋友們說還沒有坍方以前,夏天他們時常去那裡玩水,從石頭上跳下溪水,很涼爽!但是坍方後,那裡形成了一個堰塞湖,每當強颱來襲,整個村子都在恐懼之中,甚至要整個暫時性的遷村,在今年的八八水災後,通往堰塞湖的路口也因為土石流而造成交通中斷了。
那天白天上課,我告訴學生們今天放學我要跟他們一起騎腳踏車回家,然後可以使用相機拍照,大家都很期待,不知道是期待玩相機?還是因為很少有老師說要跟他們騎腳踏車回家?
我們從校門口開始,先經過大埔部落,然後經過稻田和一些民宅,那天導護老師是葉老師,他平常都是騎摩托車送路隊的,因為小朋友們容易邊騎車邊玩,所以,這段不算太近也不太遠的路程,就像趕鴨子一樣,葉老師騎著摩托車在後面趕這些小鴨子。我跟著他們一起騎車,沿途風景其實很美,很可惜並沒有機會停下來欣賞或拍照,班上的胡振華還說要跟我比賽呢! 還說老師體力不好,要先讓我,老師我拼了命的騎,還是會輸的,因為他們每天都在老師們的「趕鴨子」中訓練了好體力,我發現,有好體力是不需要好的腳踏車啊!哈哈!比起城市的孩子,每天有爸媽的冷氣轎車接送,這裡大多數的孩子們,不管是颳風、還是下雨,每天可是騎30分鐘的路程上學,30分鐘的山路回家的喔!
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的經驗,真是難忘呢!但是,更讓我難忘的,是他們對相機的那種好奇心,還有,在選擇拍一個對象物時那種有趣的表情,他們會興奮地爬上標地物 (龍泉部落的標地物),或者趴在地上近拍稻米的米穗,還有拍著田園裡山雞,甚至和來往的車輛打招呼,拍下他們,我覺得這就是孩子們已經感受到生命的熱情與拍照的那種單純快樂,而這樣的單純感覺是多數的城市小孩們沒有的。當都市小孩們爬高爬低,爸媽會擔心她們跌倒或受傷;都市小孩也不會輕易的和陌生人打招呼,老師和爸媽都教過,這樣也許會遇到壞人;都市小孩沒有空閒在回家的路途欣賞沿途風光,因為他們總是趕著去補習;都市小孩太怕弄髒衣服,所以很少自在地躺在路上,台北的馬路也不是那麼Free,可以說躺就躺...。
是教育把我們的孩子們變得兩極化了嗎? 還是原住民和平地人的天性不同呢? 當山上的孩子們長大,因為求學或工作而走入城市,他們還會記得原有的熱情自在嗎? 還是漸漸地被都市人同化,也開始學會擔心、害怕了呢?我希望他們能夠繼續保有布農族天生的熱情,並且覺得這樣很自在。
很可惜,那天在部落讓孩子們拍照的時間不多,因為騎到部落,天色已接近天黑,小朋友也必須回家吃晚餐了,但是還是有許多有趣的畫面呢!! 下面是龍泉部落小野人的攝影作品,希望大家也可以看看振興的阿美族小朋友作品,比較一下他們的特色有什麼不同,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喔!
留言列表